刺梨,屬薔該科薔該屬植物,野生于貴州境內(nèi)的有普通刺梨和“搭鉤刺梨”(即無籽刺梨)兩個種,普通刺梨種中又有兩個變種,一為“光皮刺梨’,一為“送春歸”。 刺梨為野生小灌本,四至六月開粉紅色、紅或深紅色的花,夏花秋實。果實多為扁圓球形,橫徑一般為2-4厘米,8-9月果實成熟,黃色,有時帶紅暈。果肉脆,成熟后有濃芳香味。果皮上密生小肉刺,俗稱之為“刺梨”。果實內(nèi)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,每百克鮮果的可合部分一般含維生素C二千毫克;單寧五百至一千毫克;含酸一至二克;總糖量一般四克左右。
刺梨原產(chǎn)我國西南部,以貴州最多最好。據(jù)《黔滇紀游》云,刺梨野生,夏花秋實,于與果多芒刺,味甘酸,食之消悶,煎汁為膏,色同楂梨,四封皆產(chǎn),移之他境則不生。《巢經(jīng)巢全集》中,有"田評香稻久,路摘刺梨頻"的詩句。晚清貴州詩人莫友芝詠刺梨有“形模難適眼,風味競舒眉”的名句。刺梨果實肉質(zhì)肥厚,富于營養(yǎng),每當刺梨成熟,黔滇居民,除去其刺,或生吃、或糖漬、或提其香味以作酒,或曬干而入藥。初嚼時昧酸而澀,是后漸變甘旨,市價極為低廉。
本世紀四十年代初,我國著名營養(yǎng)化學家羅登義教授,發(fā)現(xiàn)刺梨果實中含有極其豐富的維生素C和P,譽為水果中的"維生素C大王",在省內(nèi)廣泛流傳著"一個刺梨的營養(yǎng)價值相當于三個雞蛋"的美談。正常成年人每天吃半個刺梨,即可滿足其維生素C和P的生理需要。據(jù)研究證實,刺梨鮮果的維生素C含量遠遠高于其他任何水果,是獼猴桃的10倍,沙田拍的18倍,甜橙的50倍,紅桔的100倍,梨子、蘋果的500倍。用刺梨制成的果汁、清涼飲料、果醬、果酒等各種加工食品,不僅營養(yǎng)豐富,味美可口,并且能保持高含量的維生素C,是航空、航海、高原及采礦等特種作業(yè)人員和老弱婦幼的重要營養(yǎng)食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