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慶龍燈是一種漢族民俗舞蹈。傳說龍能行云布雨、消災(zāi)降福,象征祥瑞,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漢族的一種習(xí)俗。用竹篾編扎成龍彩,龍頭糊上皮紙后再用顏料彩繪,栩栩如生;龍身未分節(jié),用紗布或細布蒙皮,涂成紅色或彩繪龍鱗。正月初七出龍,正月十日至十三日龍燈分別在各村寨玩耍,正月十四日則會集縣城大街鬧元宵,十五日清寨之后化龍(祭祀火化)。
耍龍是玩龍燈的高潮,耍龍時,一人舉著“龍珠”在前上下左右翻滾,十余人舉龍翻滾跳躍,騰挪盤旋,兩旁有“接龍”者用土制花炮朝舞龍噴射,相伴出游的另有燈牌、魚燈、蝦燈、獅子燈和龍寶燈。彩龍飛舞,金花四濺,鑼鼓喧天,頗為壯觀。
余慶龍燈是貴州省人民政府2007年5月29日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。